锂电板块2024年度投资策略: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年度策略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2024年1月18日 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证券分析师 姓名:彭广春 执业编号:s0120522070001 邮箱:penggcteboncomcn 研究助理 姓名:赵皓 邮箱:zhaohao3teboncomcn 1 投资要点 新能源车:国内销量符合预期,海外平稳增长,关注“智能快充”用户体验提升下的二次渗透率提升。1、国内:预计全年实现新能源车销量880万辆:国内爆款车型不断,电动智能化浪潮强势袭来,新势力轮番登场,年内围绕爆款车型出现行情,关注华为、小米及新 势力产业链;2、海外:销量平稳增长,欧洲八国23m110实现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283,预计欧洲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渗透率。 中游材料及电池:中游材料盈利进入下行通道,碳酸锂价格干扰产业链,关注电池环节。1、中游材料:前期扩产释放,行业盈利短期下行。2、电池:龙头宁德份额保持相对稳定,看好行业龙头技术创新及中美关系缓和下的出海扩张机会。 新技术:新技术轮番登场,关注电池创新应用:锰铁锂、固态电池、快充。1、复合铜箔:复合铜箔由于其安全性高、提升能量密度、材料成本低,成为锂电池负极集流体新选择;2、锰铁锂:磷酸锰铁锂处于量产前夜,目前瓶颈在于正极材料的大批量生产,由于存在电子电导率低、锰易溶出等问题导致加工难度较高,具备技术领先的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3、固态电池:海外电池厂向宝马送样、广汽集团预期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国内赣锋、卫蓝、辉能纷纷布局,固态电池或成为下一动力风口;4、快充:快充或成为新能源车渗透率二次提升关键所在,关注威迈斯、中科电气、信德新材等相关标的。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国内爆款车型频出,“智能快充”成为必争之地,新能源车销量仍保持相对增长,建议关注: 1)各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稳健龙头: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德方纳米、三花智控等; 2)新技术迭代加速,打开成长空间的企业:宝明科技、英联股份、威迈斯等; 3)深耕动力、消费电池的二线锂电企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珠海冠宇等; 4)锂电材料环节其它基本面优质标的:中科电气、新宙邦、科达利等; 5)产品驱动、引领智能的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业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目录contents 01新能源车:关注“智能快充”用户体验提升下的二次渗透率提升 02电池:产能加速建设,成本缓解盈利有望释放 03中游材料:供需矛盾逐渐缓和,关注行业新技术渗透趋势 04新技术加速迭代,关注锂电创新应用 05投资建议 06风险提示 4 01 新能源车:关注“智能快充”用户体验提升下的二次渗透率提升 separatorpage11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智能快充长续航”爆款车型频出,科技化趋势助力新能源车 12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受地缘政治影响短期承压,24年有望维持高渗透率 5 11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智能快充长续航”爆款车型频出,科技化趋势助力新能源车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304万辆,同比367,市场占有率达308,预计全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或达到880万辆;2023年1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1026万辆,同比305;预计24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1100万辆。“智能快充长续航”等爆款车型供给带来的全新驾驶体验持续拉动需求,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入局,新能源车更具科技属性,预计24年行情仍然以爆款车型供应链展开,积极关注华为、小米及新势力等车企技术创新。 市场驱动效应充分显现,优质市场供给拉动新能源车销量上行。国内市场新能源车爆款车型效应拉动明显,蔚来、理想、小鹏等强者恒强,哪吒、极氪、赛力斯等新势力入场搅局,整车厂上汽、长城、广汽在电动车业务持续发力,为抢占新兴市场份额,车企开发优质明星车型动力更足。此外,混动车型加速放量,原因系其价格具有优势,以及其满足了部分对续航里程敏感的消费者偏好,部分车企瞄准市场终端需求,加速推出混动车型,填补了市场空缺。 图表:20212023年11月中国新能源车月度销量(万辆) 图表:2023年1月12月部分新能源车厂月度交付量(辆)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00 1月2月3月 4月5月6月 7月8月 9月10月 11月 12月 200 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2021年2022年2023年2023年同比() 资料来源:中汽协,德邦研究所 蔚来理想哪吒零跑赛力斯极氪广汽埃安 资料来源: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各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及法律声明。6 12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受地缘政治影响短期承压,24年有望维持高渗透率 欧洲市场短期承压,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24年有望维持高渗透率。欧洲市场受政策及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新能源车销量略有增长。23m10欧洲八国新能源车销量132万辆,同比上升283,环比下降204,渗透率达到227。预计2024年随着地缘政治紧张状态缓解,欧洲经济复苏叠加欧盟27个成员国税收优惠与购买激励政策,欧洲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渗透率。 图表:20212023年欧洲八国新能源车月度销量辆 图表:欧盟各国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和购买激励 200000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021销量2022销量2023销量2023年月度同比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60 国家 收购的税务优 惠 所有权 税务优惠 公司汽车税收优惠 激励 奥地利 比利时 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 塞浦路斯 捷克共和国 丹麦 爱沙尼亚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匈牙利 爱尔兰 意大利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卢森堡 马耳他 荷兰 波兰 葡萄牙 罗马尼亚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西班牙 瑞典 50 40 30 20 10 0 资料来源:smmt,ccfa,anfia,anfac,unrae,bilsweden,ficas,autoinfoma,aut,德邦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及法律声明。 资料来源:acea,德邦研究所 注:“”表示有该优惠或激励,“”表示没有该优惠或激励7 02 电池:产能加速建设,成本缓解盈利有望释放 8 2电池:产能加速建设,成本缓解盈利有望释放 2023年19月,全球注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4859gwh,同比增长444。前十名电池企业中,中国电池企业19月市场份额总计为629。 从电池厂格局来看,宁德时代仍旧占据榜首位置,19月全球装机1789gwh,已超去年全年,市占率相较于去年提升18pcts,达到368。比亚迪19月装机量为766gwh,同比增长714,市占率为158,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反超lg成为全球第二。韩国电池企业为lg新能源、skon、三星sdi,19月全球市占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为239。日本电池企业中仍旧只有松下进入前十名,今年19月装 当前,中国电池企业海外布局持续提速,接连斩获国际订单。此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与远景动力便接连斩获宝马大额订单,标志着企业大规模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预计随着定点的相继落地,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图表:2023年19月全球电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单位:gwh) 机量为338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23,市占率为7,同比下滑06。 200 180 1400 1200 图表:2022年19月份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图表:2023年19月份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 160 140 1000 国轩高科3 亿纬锂欣旺达能2 1 其他制 亿纬锂能2 国轩高科 三星2 欣旺达1 其他制造商6 120 100 80 800 600 中创新航5 三星sdi4 skon6 松下8 造商 9 比亚迪14 宁德时代35 lg新能源13 sdi4 中创新航5 skon5 松下7 lg新能源14 宁德时代37 比亚迪16 60 40 20 0 202219月202319月同比增速() 400 200 00 200 资料来源:sneresearch,德邦研究所 资料来源:sneresearch,德邦研究所 资料来源:sneresearch,德邦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及法律声明。9 03 中游材料:供需矛盾逐渐缓和,关注行业新技术渗透趋势 31正极材料:行业扩产计划较为明确,看好三元高镍、磷酸锰铁锂等新技术关节 32负极材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材料创新或成行业突破口 33电解液:产能过剩,投资强度低 34隔膜:竞争格局较好,产能或将快速投放,涂敷占比提升 10 3中游材料:盈利短期承压,关注行业新技术渗透趋势 图表:a股电动车板块公司2023q13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各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23q1q3行业业绩分化明显,电池厂大多数实现营收、利润双增,中游材料环节盈利能力承压。参与统计的a股电动车板块相关公司(如下表)23q1q3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97亿元,26、711亿元,10(主要为电池厂贡献)。23q3单季度业绩承压,参与统计的a股上市电动车相关企业整体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4亿元,同比10、270亿元,同比4。 ss 31正极材料:行业扩产计划较为明确,看好三元高镍、磷酸锰铁锂等新技术关节 正极材料价格与上游锂、镍、钴、锰等金属价格直接关联,随着2023年初上游金属价格逐步下跌,ncm5系三元材料价格从年初的35万元吨下跌到目前20万元吨左右的水平,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从年初的16万元吨下跌到目前6万元吨。2024年供过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碳酸锂和正极材料仍有一定下降空间,但有望趋于稳定。 通过提升正极材料能量密度从而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仍然是目前各大企业努力的方向。三元高镍、磷酸锰铁锂等新技术产品将随着4680大圆柱、巨鲸800v平台的量产逐步投入市场,具有技术、供应链及客户资源优势的正极企业有望引领市场。 图表:钴粉和四氧化三钴价格(单位:万元吨) 50 40 30 20 10 0 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31023112312 钴粉四氧化三钴钴酸锂 资料来源:smm,德邦研究所 图表:电池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单位:万元吨) 60 50 40 30 20 10 0 图表:电池级硫酸镍钴锰价格(单位:万元吨) 14 12 10 8 6 4 2 0 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31023112312 电池级硫酸镍电池级硫酸钴电池级硫酸锰 资料来源:smm,德邦研究所 图表:正极材料价格(单位:万元吨) 60 50 40 30 20 10 0 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31023112312 图表:锂精矿价格(单位:美元吨)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31023112312 锂辉石精矿(美元吨) 资料来源:smm,德邦研究所 图表:前驱体材料价格(单位:万元吨) 20 15 10 5 0 231232233234235236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