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从观察到行动 目录 一 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3 1.1气候变化日益严峻 3 1.2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概况 4 1.3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里程碑 5 1.4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运行机制 6 1.5cop29的愿景与战略 7 二 中国社会力量参与unfccc进程情况 8 2.1中国社会力量参与气候治理的情况 8 2.2中国社会力量参与cop的情况及建议 11 三 申请成为观察员机构 15 3.1观察员的权利及行为准则 15 3.1.1申请观察员身份 15 3.1.2观察员的权利 15 3.1.3观察员的行为准则 16 3.2成为观察员的申请流程 16 3.2.1申请观察员身份需提供的文件 16 3.2.2申请成为观察员的流程 17 3.2.3申请前的准备工作 18 3.3申请q&a 18 四 参与cop会议 19 4.1关于cop会场 19 4.2注册参会名额及申请活动 19 4.2.1注册参会名额 19 4.2.2边会及展位申请 20 4.2.3新闻发布会申请 21 4.3q&a 22 五 附录 23 5.1气候变化重要词汇 23 5.2中国的观察员机构 24 5.3本手册出品机构 28 走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从观察到行动2 第一章 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1 气候变化日益严峻 2024年7月初,经历了持续近20天的强降雨后,洞庭湖决堤。夹裹着泥沙的洪水汪洋恣肆,从决口涌出,淹没了大片良田和村镇。 湖南这轮降雨持续了20多天,全省平均累计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偏多43.9%,超过1998年的降雨量。 洞庭湖的决堤,直接原因是持续的强降雨,而极端天气的背后,皆是气候变化看不见的手在翻云覆雨。 根据2023年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各国警示:“气候定时炸弹正在滴答作响。” 在这次的评估报告里,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更为明确,语言也更加坚定。关于人类活动在全球变暖中起到多大的作用,措辞从之前的“可能”“很可能”“极有可能”“明确的”,升级为“既定事实”和“毋庸置疑”,即“毋庸置疑,人为影响已造成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 评估报告强调,一个多世纪以来,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使得当前的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高出1.1℃,极端天气事件也因此变得更加频繁和更加强烈,对全球每个地区的自然和人员造成了越来越危险的影响。 全球气温每增加一点,都会导致各种危害迅速升级。更强烈的热浪、更强的降雨和其他极端天气进一步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 走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从观察到行动3 1.2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概况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2/ipcc_90_92_assessments_far_full_report_zh.pdf 1990年8月,ipcc完成第一次评估报告,内容包括综述、ipcc科学评估、ipcc影响评估、ipcc响应对策以及ipcc特别委员会决策者概要。这份报告确定了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广泛地为决策人员、科学家和其他专家所使用。该报告促使联合国大会建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2年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于1994年正式生效。 《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它指出,“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 目前《公约》共有198个缔约方,按照地理位置,公约缔约方被划分为五个区域集团,分别是非洲、亚洲、东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西欧及其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每年(注: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召开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ofparties),简称cop,又被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地和主席国原则上由上述五个区域集团轮流推举,2024年cop29的举办地是阿塞拜疆(注: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为欧亚交汇处,按unfccc的区域划分为东欧),2025年cop30将在拉丁美洲的巴西举办。 cop大会的主要目的是聚集各缔约方,审议公约的实施情况,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制定和调整各国的减排目标,以及推动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鼓励并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形式支持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参会主体除了缔约方代表团(party),还包括观察员(observer)和媒体(press)。近年,每届cop参会人数约数万人,来自政府代表团、联合国机构、政府间组织,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工商界、智库、媒体等。非缔约方与会者对大会进行监督、观察并向外界展现自己所代表的群体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以2021年英国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26)为例,与会者约4万,其中缔约方谈判代表过半,观察员机构代表约三分之一,媒体约十分之一,体现了cop支持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精神与机制。 2023年阿联酋迪拜cop28是现场参与人数创纪录的一年,约9.5万人,其中来自缔约方和观察员国的代表约5万人,观察员机构代表2.5万。 cop大会的重要性在于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多边谈判和合作的平台,推动了各国在减排、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行动和承诺。 走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从观察到行动4 1.3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里程碑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获得通过,2005年2月生效。目前《京都议定书》有 192个缔约方。简而言之,《京都议定书》通过使工业化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承诺根据商定的具体目标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公约》本身只要求这些国家采取减缓政策和措施,并定期报告。《京都议定书》只对发达国家有约束力,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因为《京都议定书》认定发达国家对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负有主要责任。 详见:https://unfccc.int/zh/kyoto_protocol 《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条约。2015年12月12日,该协定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上获得196个缔约方通过,并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其目标是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以内,最好是1.5℃以内。为了实现这一长期的温度目标,各国致力于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峰值,以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气候中和。《巴黎协定》是多边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历史上首个具有约束力的协定将所有国家聚集到一个共同的事业中,为应对气候变化和适应其影响开展有雄心的行动。 详见: https://unfccc.int/zh/guojiazizhugongxian-ndc-zixun/balixieding “阿联酋共识” 阿联酋举办的cop28会议达成了多项重要成果,被称为“阿联酋共识”。 “阿联酋共识”的核心成果是全球盘点,评估《巴黎协定》目标的进展情况。全球盘点强调,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在2019年基础上减少43%,以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以内。盘点要求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到三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阿联酋共识”历史性地达成了损失与损害资金的安排,包括设立新的专门基金。初步承诺超过6亿美元,象征着国际气候正义迈出重要一步。 适应目标:cop28建立了全球适应目标 (gga)框架,设定了增强气候影响抵御能力的目标。这包括水、食物、健康和生态系统等多个主题的措施。 气候资金:会议上做出了气候资金承诺,包括对绿色气候基金和其他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资金的新贡献。然而,目前的气候资金流动仍不足以满足这些国家的广泛需求。 技术和创新尊龙凯时人生就博的解决方案:会议强调了技术在气候行动中的作用,突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气候尊龙凯时人生就博的解决方案和用于气候监测的可持续太空操作等领域的创新。 自然保护:做出了显著的自然保护承诺,包括对亚马逊雨林保护的大额资金承诺。 这些成果反映了一种全面且包容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强调了紧急行动、技术创新和大量资金承诺在气候行动中的重要性。 走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从观察到行动5 1990ipcc第一次评估周期综合报告发布 1992各国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延伸阅读 1979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wcc)召开 1988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 年份事件/成果 1994《公约》正式生效 1995第一届《公约》缔约方会议(cop1)在德国柏林召开 2005《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根据要求,附件一国家启动了对下一阶段减排承诺的特设工作组。通过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内罗毕工作方案》 2007ipcc第四次评估周期综合报告发布,气候科学的发展开始被大众广泛认可。cop13上通过了巴黎路线图 2009cop15上缔约方起草的《哥本哈根协议》违背通过,缔约方提交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缓行动承诺 2011通过德班加强行动平台 2012通过《京都议定书》的《多哈修正案》 2013cop19决定进一步推进德班平台、绿色气候基金(gcf)、长期气候基金、redd 以及损失与损害的华沙国际机制。在德班平台下,缔约方统一在cop15之前提交预定的国家子诸葛铜线,即indcs。 2015190多个缔约方达成《巴黎协定》 2016《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来源: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根据unfccc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信息制作 1.4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运行机制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机制: 筹备阶段: 在每次cop大会之前,各缔约方会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提交国家报告、更新减排目标和政策措施等。各国政府通常会组织跨部门的团队,包括环境、能源、外交、经济等部门的代表,以确保谈判能够涵盖广泛的政策领域。 正式会议和分组会议: cop大会正式开幕后将举行全体会议,由大会主席主持,对所有参会者开放,包括缔约方代表、观察员机构和媒体代表等。大会将议程划分为若干专题,例如减排、适应、资金、技术转让等。每个专题会有专门的工作组进行详细讨论和谈判。 1997缔约方在cop3上通过《京都议定书》 2001ipcc第三次评估周期综合报告发布。cop7上通过了《马拉喀什协议》,规定了《京都议定书》的实施细则,建立了适应的资金机制和规划工具,并建立起技术转让的框架。 走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从观察到行动6 工作组和联络小组谈判: 各专题工作组将由缔约方指定的谈判代表组成,他们会在工作组会议上进行具体问题的讨论和文本起草。有时为了加快谈判进程,还会设立联络小组或专门委员会,集中解决某些复杂或有争议的问题。 非正式磋商和双边会谈: 除了正式的会议和工作组讨论,非正式磋商和双边会谈也是重要的谈判机制。缔约方代表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交换意见、寻求共识和解决分歧。 文本起草和修订: 在谈判过程中,各工作组和小组会起草决议文本,并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多次修订。最终文本需要获得所有缔约方的共识。 后续行动和执行: 大会结束后,各国需要根据会议达成的协议和决议,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并在下一次大会上报告进展情况。整个谈判过程强调透明度、包容性和协商一致,以确保所有缔约方的利益和关切都能得到充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