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in作pa機rtn構er:shipwith: 2025年1月 香港 大灣區供應鏈多元化: 聚焦東盟﹑香港和內地的聯通性 登入www.hktdc.com/research瀏覽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提供的最新資訊此研究項目由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與大華銀行(香港)合作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會展廣場辦公大樓38樓 電話:(852)1830668傳真:(852)28240249電郵地址:hktdc@hktdc.org 目錄 報告摘要 企業致力強化内地和外國供應鏈,東盟是海外首選01 未來3年在東盟的生產或採購活動將大幅上升02 大灣區企業認為良好的中國東盟合作夥伴關係至為重要02 未來2年大灣區企業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投資金額將增加25 大灣區企業更加認可香港的角色04 第一章:供應鏈強化與多元化進程 推動供應鏈強化與多元化是企業共識06 大灣區供應鏈創新能力最受認可,海外物流服務能力也是重要優勢06 內地其實是大灣區企業強化供應鏈的主要地點,東盟則是最重要的海外選址07 製造業企業會維持或加快強化供應鏈步伐09 過半製造業企業需要尋求技術解決方案以及法律/監管建議10 第二章:東盟市場機遇處處 大灣區企業仍然熱衷拓展東盟業務,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是主要目的地12 生產/採購和市場銷售繼續是大灣區企業未來3年的東盟業務重點13 企業更重視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14 尋找合適的當地服務提供者成主要難題15 更認可香港連接大灣區以及東盟的超級聯繫人角色16 第三章:綠色可持續發展仍是大灣區重要發展方向 大灣區企業更主動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實踐計劃19 大灣區企業致力達成碳中和/零碳具體目標21 企業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面對的挑戰情況似乎普遍有所改善23 99.8%大灣區企業會將esg元素廣泛融入業務各層面24 更多受訪企業增加esg的資金投入26 大灣區企業樂意瞭解和採用香港的綠色服務28 約九成受訪企業認同香港作為綠色平台有助企業加快可持續發展29 超過八成大灣區企業會增加使用香港的綠色產品和服務30 結語31 附錄32 報告摘要 推動供應鏈多元化、拓展新市場(尤其是炙手可熱的東盟市場)以及實踐綠色可持續發展,基本上已是企業共識,而在很多層面上這些議題都是互為關連、相輔相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與大華銀行(香港)繼續攜手合作,繼於2023年就後面兩項議題進行調研後1,於2024年第三季度再次合作,不但持續追蹤大灣區企業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進程及投資動向,而且加入新角度,更深入地瞭解大灣區企業在調整業務策略、於内地和外國建立多元化供應鏈的背景下,與東盟各國貿易往來及投資互動的情況。 是次調查對600家香港及大灣區內地5個城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的企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會與2023年《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2》及《開拓綠色潛能:發掘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機遇3》的部分數據進行比較,作出綜合分析。 企業致力強化内地和外國供應鏈,東盟是海外首選 目前,超過九成受訪大灣區企業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供應鏈強化、調整和多元化計劃。即便是尚未開始的企業,也預計會在未來2年實行相關計劃,推動供應鏈強化與多元化是企業共識。 整體而言,就強化和調整供應鏈而言,採購(87%)是最多企業有意調整的方向,其次是運輸(82%)和生產(82%)。 企業推動供應鏈強化和多元化不一定意味著將產能轉移到海外,內地(大灣區以外)是大灣區企業強化供應鏈的最重要地點。受訪企業對於「大灣區供應鏈」的看法十分正面,大部分受訪者(60%)認同大灣區的供應鏈創新能力高,有充足和豐富的智能及數碼解決方案和創新技術;以及針對東盟以外其他海外國家的物流服務選擇/能力充足(52%)。海外市場方面,東盟是大灣區企業的最重要選址。 1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與大華銀行(香港)於2023年第三季度合作,就上述兩項議題進行兩項調研。其中,《開拓綠色潛能:發掘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機遇》著重深入瞭解大灣區企業在實踐綠色可持續發展和esg計劃方面的情況與挑戰,以及香港在區內的定位和相關服務的發展機遇;而《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則旨在瞭解大灣區企業在發展東盟各國市場的貿易和投資動向變化,以及香港的角色。 2調查對象為671家以香港及大灣區內地5個城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為公司總部的企業。 3調查對象為300家以香港、澳門與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惠州和肇慶)為公司總部的企業。 報告摘要01 未來3年在東盟的生產或採購活動將大幅上升 是次調查結果顯示,未來3年大灣區企業在東盟的生產/採購活動將大幅上升。84%的受訪企業將維持或擴大在東盟地區的生產或採購業務,較2023年的 31%上升超過50個百分點。可見,雖然絕大部分大灣區企業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供應鏈調整,但是加強海外供應鏈韌性仍然是大灣區企業未來幾年業務的重中之重。 2023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大灣區企業普遍視拓展東盟作為銷售市場為未來3年的業務重點。從是次調查結果可見,大灣區企業仍然積極拓展東盟作為銷售市場,有73%受訪企業表示將會維持現有或開展市場銷售業務,但較2023年的85%減少12個百分點。 大灣區企業認為良好的中國東盟合作夥伴關係至為重要 在2024年調查,受訪的大灣區企業更重視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經濟協定帶來的協同效應。是次調查中,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關係良好(39%)獲評為東盟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其次是東盟國家與其他主要市場的貿易和投資協定(37%),以及東盟區內合作日益增加(37%)。 已進駐東盟的受訪企業視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為首選業務地點,而企業未來3年的發展計劃與目前市場的業務分布相若。然而,是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企業對另外6個東盟國家,即泰國、越南、菲律賓、柬埔寨、老撾、文萊的興趣似乎變得更為平均。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東盟國家成為多國企業的貿易和投資焦點,企業認為難以找到合適或具備相關能力的當地服務提供者(32%)是最大挑戰。另外,企業也關注數據安全問題(25%)和難以找到具備所需專業知識的人才(25%)。 報告摘要02 未來2年大灣區企業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投資金額將增加25% 我們持續追蹤大灣區企業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進程及投資動向。調查結果非常正面,有更多大灣區企業已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實踐計劃。在2024年調查中,81%受訪企業表示已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實踐計劃,較2023年調查的65%高16個百分點。最多企業實踐的3項行動分別為環境保護(42%)、綠色辦公(40%)與使用綠色服務(39%)。與2023年相比,2024年各項具體綠色實踐行動的開展率都顯著提高。 另外,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面對的挑戰情況普遍有所改善。缺乏經驗(49%)、缺乏人才(44%)與成本壓力(43%)為首三大障礙。就大部分挑戰選項而言,選擇該項的受訪者比例都較2023年調查低。 esg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策略。是次調查中,接近全部受訪大灣區企業(99.8%)表示會在未來2年內在業務層面加入esg元素,與2023年99.7%相約。然而,企業正考慮把esg元素融入更為廣泛的業務層面,不再集中於生產/運作流程及產品/服務認證。 超過九成(98%)受訪企業計劃未來2年增加或維持esg方面的資金投入,較2023年(94%)高4個百分點。企業也更願意增加esg方面的投入,在未來2年的投入預算方面明顯增加,平均金額約為462,535港元,較2023年的371,333港元高,升幅約25%。 報告摘要03 大灣區企業更加認可香港的角色 在東盟進行貿易和投資活動方面,大灣區企業更加認可香港在連接大灣區與東盟國家方面的超級聯繫人角色,認為香港能夠提供適切充足的服務支援,協助大灣區內地企業拓展東盟市場,共同把握龐大的區域發展機遇。 以香港與東盟之間的聯通強度而言,受訪企業給予的總平均分為8.43(以10分為滿分),而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之間的聯通強度的總平均分為8.46,兩者均高於2023年調查的結果。 在可持續發展業務方面,香港作為大灣區內領先的綠色金融和專業服務平台,可為大灣區企業提供廣泛的專業服務支援。大灣區企業對香港的多元化綠色服務,例如綠色應用、可持續發展顧問服務、綠色融資、能源轉型等繼續給予高度評價,總平均分達8.67(以10分為滿分)。 香港在綠色應用及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方面擁有優勢,大灣區企業對瞭解及採用香港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意願強烈,更多大灣區企業會考慮/增加使用香港提供的綠色產品和服務。超過八成受訪大灣區企業表示未來2年樂意增加採用香港提供的可持續發展產品和服務,較2023年調查(約七成)高出一成。 報告摘要04 第一章: 供應鏈強化與多元化進程 第一章:供應鏈強化與多元化進程 推動供應鏈強化與多元化是企業共識 超過九成受訪製造業企業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供應鏈強化、調整和多元化計劃。具體而言,19%的大灣區製造業企業已完成計劃,72%的企業仍在努力實現,即便是尚未開始的企業,也預計會在未來2年實行相關計劃。服務類企業的絕大部分客戶/採購對象(97%)也已開始或計劃進行供應鏈調整。 絕大部分大灣區製造業企業已展開供應鏈強化和調整計劃大灣區企業供應鏈強化和調整計劃進程 佔受訪者百分比,2024年製造業228名受訪者,服務業372名受訪者 製造業受訪者服務業受訪者 已經完成,19% 91% 受訪者已完成或正在強化和多元化供應鏈 已經開始,30% 正在進行,72% 已有計劃,67% 97% 受訪者表示其客戶或採購對 象已開始或已計劃強化和多 元化供應鏈 未有計劃,3% 未來2年將會開始,9%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調查 大灣區供應鏈創新能力最受認可,海外物流服務能力也是重要優勢 創新與技術及針對東盟外其他國家的物流服務是大灣區供應鏈的主要優勢大灣區供應鏈的優勢 佔受訪者百分比,2024年600名受訪者 我們詢問了企業對於大灣區供應鏈的看法,大部分受訪者(60%)認同大灣區的供應鏈創新能力高,有充足和豐富的智能及數碼解決方案和創新技術。超過一半受訪者(52%)則覺得針對除東盟以外其他海外國家的物流服務選擇充足。 60% 52% 49% 47% 44% 43% 43% 42% 42% 41% 39% 創新能力高,有充足和豐富的智能及數碼解決方案和創新技術 針對除東盟以外其他海外國家的物流服務選擇/能力充足 政府政策有利建立和營運供應鏈 針對内地的物流服務選擇/能力充足 良好的數碼基礎建設地理位置優越,便於運輸 針對東盟的物流服務選擇/能力充足 可選擇的潛在供應商充足有充足及優質的綠色物流解決方案供應鏈管理相關人才充足 有豐富的資本支持及融資渠道 註:由於四捨五入,百分比相同的項目排名可能有所不同。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調查 06 中國內地其實是大灣區企業強化供應鏈的主要地點,東盟則是最重要的海外選址 企業推動供應鏈強化和多元化不一定意味著將產能轉移到海外。這可能涉及強化在中國内地的供應鏈,加強風險管理機制等,同時探索其他地區的機遇,以建立更具彈性和靈活性的供應鏈網絡。事實上,內地(大灣區以外)是大灣區企業強化供應鏈的最重要地點,而採購、運輸和生產為焦點領域。另一方面,大灣區企業亦正在強化海外市場供應鏈,東盟是大灣區企業的最重要選址,以強化生產為主要方向。亦有不少受訪企業表示會強化其他海外市場的供應鏈,並大多聚焦與供應商或客戶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目前,就強化和調整供應鏈來說,採購(87%)是企業調整的重點,其次是運輸(82%)和生產(82%)。在採購類別中,庫存管理,例如透過增加安全庫存以應對地域乃至全球危機導致的供應鏈斷裂,是最多企業選擇採用的措施。在運輸類別中最多企業選擇的是數碼化轉型,例如利用數碼平台、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即時追蹤貨物和材料的流動,從而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