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4年度报告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 2024年度报告 前言 2024年,对于世界与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放眼全球,这一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地缘冲突延宕升级,全球产业供应链深刻重构,动荡与变革交织并存。另一方面,世界舞台上”全球南方”加快崛起,以金砖国家扩容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回望国内,这一年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全国上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在金融领域,2024年7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金融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作用,强调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等一系列发展目标。 2024年,中国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未停歇,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为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场建设方面,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加速。2024年沪深港通机制迎来十周年,成交活跃度稳步提升,2024年全年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1,497.58亿元人民币及481.08亿港元,与2014年开通时相比分别增长25倍和50倍;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长期向上的趋势,11月swift人民币支付占比3.89%,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行业发展方面,银行、保险、证券、资管业均于更高水平实现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资产规模、业务收入等均整体取得增长,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资产已在2024年末来到了历史峰值,并持续攀升。 机构引进方面,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扩大在华展业范围,多家合资银行及保险公司中外资股东持续增持股份,外资券商、资产管理机构积极申请在华展业,机构数量再创新高。 业务开展方面,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qflp)、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 (qdlp)、跨境理财通2.0、etf互联互通等多种机制百花齐放。 政策改革方面,新“国九条”、《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的发布,表明国家持续注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决心。 区域改革方面,中央携手各地政府推出多项措施不断加强长三角、大湾区、以及各自贸区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上海推出数项政策致力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是“国之大者”,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亦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战略的贯彻实施及服务实体经济起到关键的作用。安永长期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先后发布《2017-2022中国进一步金融市场开放五周年回顾白皮书》、《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3年度报告》等系列观点报告。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很高兴发布本期《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4年度报告》,对全年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对外开放的主要政策、事件和趋势进行梳理,以期为关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忻怡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 1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4年度报告 2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4年度报告 目录 前言 2024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大事记04 市场建设05 行业发展08 机构引进11 业务开展14 监管改革18 区域开放20 专题:企业“出海”金融“护航”23 展望24 安永提供的服务38 2024年度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大事记 2024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政策上的重要调整,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全、高效且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金融机构在创新产品和服务、深化跨境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体现了中国金融市场在成熟度、稳定性和创新能力上的不断提升。 我们挑选了这一年金融业改革开放相关的部分关键事件,并在下表中予以呈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直观的视角,来审视与回顾2024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辉煌历程。 2024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 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1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三联通、三便利” 等六项金融举措,深化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2 ►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开市,首批公司 2024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我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正式开展业务 (企业)债券上市交易 3 4 2024年5月 ►央行等优化“互换通”机制安排 ►我国第二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万事网联开业5 ►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发布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 (2024年版)》正式实施6 2024年2月 ►央行:继续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扩大金融 高水平开放 ►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正式实施 2024年4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 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4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商务和金融协同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4年6月 ►中国证监会对《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修订 ►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揭牌 ►32家公募获批增加12.3亿美元qdii投资额度 2024年8月 7►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修订《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 8►时隔15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正式发布 2024年10月 ►央行正式启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为股市持续带来增量资金 ►两大外资巨头加码中国:北京法巴天星财险、美国保德信保险资管获批 ►sibos年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 2024年9月9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出台一揽子 金融政策,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10 ►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2024年11月 ►商务部等六部门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 2024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北京等10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 ►安联投资完成认购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约 2.28亿股新股,成为国民养老首家外资股东 11 12 资本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4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稳步推进。 引入中长期资金带来高质量发展 围绕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监管层面陆续出台了拓 宽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范围、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提升境外资金投资内地便利度等务实举措。 沪深港通十周年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纵深推进 今年正值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迎来十周年纪念日,以沪深港通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拓展升级,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香港交易所发布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 根据上海、深圳、香港三地交易所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数据显示, 2024年全年,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 1,497.58亿元人民币和481.08亿港元,与2014年开通首月相比分别增长25倍和50倍,已占到内地市场成交总额的6.7%和香港市场成交总额的16.9%。截至2024年11月,沪股通日均成交额为1,283.00亿元,深股通日均成交额为743.00亿元;港股通(沪)日均成交额为509.00亿元,港股通(深)日均成交额为196.00亿元。 中长期资金具有专业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强的特点,推动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有利于投资者结构优化。2024年3月,全球知名指数提供商富时罗素指数新调入76只a股,a股纳入因子从12.5%提升至25%。自2018年国际知名指数公司明晟(msci)入局中国后,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两家指数公司也先后宣布纳入a股因子。三大国际指数纳入a股将吸引境内外长期资金配置a股资产,改变a股的投资生态。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旨在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占有比例,使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稳定长期投资回报率并提升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沪股通 深股通 港股通(沪)* 港股通(深)* 2024年南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细则解读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重点督促基金公司进一步端正经营理念,坚持投资者回报导向⯈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的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产品,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 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 ⯈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的包容性,全面落实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年金基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 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 ⯈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配套制度安排⯈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 单位:人民币亿元 281.3 199.78 742.47 755.11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安永整理 *港股通成交金额均为亿元港币 自沪港通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70万亿元人民币,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 通下的港股通累计成交额达23.13万亿元人民币。深 股通累计成交额达75万亿元,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累计成交额18万亿港元。香港交易所与沪深两地交易所共同创建的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股票市场的主要通道。 债券市场双向开放已取得显著进展 2024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整体架构与政策体系日趋成熟与完善。“北向互换通”业务的多项优化措施的推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风险管理工具。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吸引力,还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全球金融资产配置平台的地位。 具体而言,债券通“北向通”项下的人民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被纳入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这些债券的应用场景,更为它们成为全球广泛接受的合资格抵押品奠 外资机构加仓持有人民币债券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步伐的加快,人民币债券已成为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截至2024年10月末,已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00家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些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持债总规模达到了4.39万亿元人民币,近五年来年均增速接近2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及增长率 单位:人民币万亿元 定了坚实基础。 5 4.5 49% 60% 26% 50% 债券通机制效能持续提升 债券通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互联互通机制,旨在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合作互通。其中,北向通和南向通 4 3.5 3 2.5 2 1.5 1 0.5 0 26% .1876 2 40% 18% 30% 10% 20% 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