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初步落地,如何看待? 新一轮关税加征开启,短期不确定性靴子落地。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本轮加征关税的幅度与特朗普在2024年11月25日社交媒体上所提及的内容基本一致。我们认为,特朗普本轮加征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兑现竞选期间的承诺,对选民有所交代,并向全球宣告“大棒 谈判”的美国优先模式回归。 特朗普关税2.0背后的原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策略,其核心在于将经济手段转化为政治工具,巩固国内权力并重塑全球秩序。首先,特朗普政府通过非常规使用法律工具,显著扩大了行政权力。其次,特朗普是对选举的回应,以及将关税政策与选举利益挂钩。一方面,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反复强调“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理念,主张通过加征关税保护美国制造业、减少贸易逆差,并增强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将国内矛盾转移至国际矛盾。特朗普将关税包装为“打击芬太尼贸易”和“保卫国家安全”,既迎合了保守派选民,又满足了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需求。第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在于通过供应链威慑和技术遏制,重构全球产业链。 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从种类来看,此次加征关税涵盖品类广,基本上所有的正常商品都在此次加征关税的范围内。从时间结构来看,根据关税1.0经验,我国受加征关税影响短期内还会出现抢出口现象,12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不论是与特朗普上台前还是与2023年相比,大部分行业都存在一定的抢出口现象,出口金额出现显著增长。从影响程度来看,关税政策或对于美国在保护产业方面作用有限,而对下游行业和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将十分显著。 中国应对策略的战略智慧:中国的应对策略体现了“精准打击、系统防御”的复合思维。2月4日,中国商务部在美方关税生效当日同步宣布反制措施,覆盖能源、汽车、矿产三大领域: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原油、大排量汽车及皮卡加征10%;同时限制钨、碲等关键矿产出口(中国控制全球80%的钨供应),并将美国pvh集团(旗下含calvinklein等品牌)、基因测序企业因美纳(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一系列措施既未全面升级贸易摩擦烈度,又直击美国政治经济的敏感神经。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在政策设计中预留了转圜余地——关税生效日定为2月10日,为外交谈判保留了时间窗口。我们认为特朗普新任期下,对于关税问题最大的影响仍是不确定性和反复性增强。 中美普林格时钟2月处于什么阶段以及该如何配置? 美国处于阶段三。晴雨表总体状况没有变化,三个晴雨表仍然看涨。美国普林格时钟阶段而言,阶段虽然未变化,但商品相对于债券打破了之前提及的微妙平衡关系,商品晴雨表分数上升,而债券晴雨表回落到了50分位置。 中国处于阶段二。即债券、股票晴雨表读数均处于积极看涨,债券、股票具有配置价值。本月宏观晴雨表数据受到春节的影响较大,参考意义较弱。但无论本月的晴雨表数据还是平滑后的晴雨表数据,都显示了国内市场已稳定在阶段二。a股短期kst线虽未突破0轴,但是上穿了其信号线,释放了积极的信号,由于deepseek等概念的爆发,近期a股情绪也较高涨。对于债券我们维系上月观点不变,债券短期kst略微有下行并且下穿其信号线,但目前远超0轴,利率还存在下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商品有起色,尤其是沪铜、螺纹钢的品种。 国内行业板块上继续推荐我们之前一直推的红利、消费、科技板块。短期kst>0的具体行业有有色金属、电子、家用电器、通信、银行、汽车、机械设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通信服务。 风险提示:模型测算偏差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风险;政策超预期。 一、关税初步落地,该如何配置? 新一轮关税加征开启,短期不确定性靴子落地。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根据行政令,美国还将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加拿大能源产品的加税幅度为10%。本轮加征关税的幅度与特朗普在2024年11月25日社交媒体上所提及的内容基本一致。 我们认为,特朗普本轮加征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兑现竞选期间的承诺,对选民有所交代,并向全球宣告“大棒 谈判”的美国优先模式回归。 1.1特朗普关税2.0背后的原因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策略,其核心在于将经济手段转化为政治工具,巩固国内权力并重塑全球秩序。 首先,特朗普政府通过非常规使用法律工具,显著扩大了行政权力。例如,《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原本用于制裁敌对国或恐怖组织,但在此次政策中被首次用于对盟友(如加拿大、墨西哥)及战略对手(如中国)实施全面关税。一方面试探行政权力的边界,另一方面为后续政策(如技术出口管制)奠定基础。 其次,特朗普是对选举的回应,以及将关税政策与选举利益挂钩。一方面,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反复强调“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理念,主张通过加征关税保护美国制造业、减少贸易逆差,并增强国家经济安全。 他一致认为关税是发展美国经济、保护美国就业的灵丹妙药,并承诺通过对外征收关税让本国公民富裕。另一方面,将国内矛盾转移至国际矛盾。特朗普将关税包装为“打击芬太尼贸易”和“保卫国家安全”,既迎合了保守派选民,又满足了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需求。例如,通用汽车已决定减少墨西哥生产,加强美国国内生产。在对华政策上,关税只是表象,真实目标是延缓中国科技崛起。美国商务部正计划扩大对华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此举可能波及多达200家芯片公司。 第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在于通过供应链威慑和技术遏制,重构全球产业链。特朗普通过对北美自贸区(usmca)成员施压,试图迫使汽车、电子等企业将产能迁回美国。例如,通用汽车已暂停对墨西哥工厂的20亿美元投资,转而扩建密歇根州的电动汽车生产线。在对华政策上,关税只是表象,真实目标是延缓中国科技崛起。美国商务部正计划扩大对华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试图将中芯国际的制程能力限制在14纳米以上。 总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旨在通过法律扩张、选举策略和战略遏制,实现国内权力巩固与全球秩序重塑的双重目标。 1.2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 从种类来看,此次加征关税涵盖品类广,基本上所有的正常商品都在此次加征关税的范围内。此次加征关税的hts分类为9903.01.20,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商品。适用范围也极为广泛,基本上所有的正常商品都在此次加征关税的范围内 。 额外加征的10%关税使用新的海关编码9903.01.20,这是在原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的。如果原来免税,则关税为10%;如果原来是25%,则加征后为35%。这一政策自2025年2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2:01起生效。 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因商品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下是几个主要类别的税率情况。一方面,受拜登政府的新一轮加税影响,电动汽车的税率已经达到110%,税率最高。结合2024年出口额,其具有关税规模高但受此轮影响,增税规模居中的特点。另一方面,对美出口金额前列的机械设备、电子制造等属于一般工业品,由过往的7.5-25%加征10%,相对提升幅度高,总体增税规模位居前列,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制造业企业影响较大。 图表1:不同商品类别的具体关税税率(截至2025年2月1日) 图表2:2024年不同商品类别对美国出口金额(单位:千美元) 从时间结构来看,根据关税1.0经验,我国受加征关税影响短期内还会出现抢出口现象。自特朗普竞选开始,对于加征关税的预期一直存在。 此外,2024年11月25日,刚赢得竞选时特朗普即表示将对墨、加两国加征25%的关税,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可以看到,12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不论是与特朗普上台前还是与2023年相比,大部分行业都存在一定的抢出口现象,出口金额出现显著增长。 相比较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宣称要对中国加征关税至60%的主张,此次加征10%的关税幅度相对温和,亦符合此前市场相关预期。考虑到后续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短期内企业或延续此前抢出口态势,以避免后续可能升级的关税冲击。 图表3:受加征关税影响的抢出口现象 从影响程度来看,关税政策或对于美国在保护产业方面作用有限,而对下游行业和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将十分显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于2023年发布了一份报告,内容是关于前总统特朗普加征关税带来的经济影响。根据报告内容,在“301条款”实施后,被加征关税的商品和美国进口商品之间的价格几乎一对一(one-to-one)地上涨。其中,在计算机设备、半导体、家具和音视频设备等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价格在2021年上涨了22-25%;在某些行业,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价格也上涨了3%至4%。 此外,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自中国进口商品成本的增加与美国生产商提高的价格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关税对美国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关税的成本转嫁给了美国进口商,美国进口商通过减少利润和提高消费者或下游买家的价格来承担关税的成本。 图表4:2021年美国进口与国产商品价格增长存在相关性 1.3中国应对策略的战略智慧 中国的应对策略体现了“精准打击、系统防御”的复合思维。2月4日,中国商务部在美方关税生效当日同步宣布反制措施,覆盖能源、汽车、矿产三大领域: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原油、大排量汽车及皮卡加征10%;同时限制钨、碲等关键矿产出口(中国控制全球80%的钨供应),并将美国pvh集团(旗下含calvinklein等品牌)、基因测序企业因美纳(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一系列措施既未全面升级贸易摩擦烈度,又直击美国政治经济的敏感神经。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在政策设计中预留了转圜余地——关税生效日定为2月10日,为外交谈判保留了时间窗口。 当前,美国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关税措施表示将暂缓30天。 对于中国,目前尚无暂缓加征关税的信息更新,但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对于墨、加的关税举措,我们认为其新任期下,对于关税问题最大的影响仍是不确定性和反复性增强。 二、中美普林格时钟观点 2.1中美处于什么阶段? 美国处于阶段三。晴雨表总体状况没有变化,三个晴雨表仍然看涨。美国普林格时钟阶段而言,阶段虽然未变化,但商品相对于债券打破了之前提及的微妙平衡关系,商品晴雨表分数上升,而债券晴雨表回落到了50分位置。 中国处于阶段二。即债券、股票晴雨表读数均处于积极看涨,债券、股票具有配置价值。普林格六阶段来看,中国继续处于阶段二,即债券、股票晴雨表读数超过50分,债券、股票具有配置价值。本月宏观晴雨表数据受到春节的影响较大,参考意义较弱。但无论本月的晴雨表数据还是平滑后的晴雨表数据,都显示了国内市场已稳定在阶段二。a股短期kst线虽未突破0轴,但是上穿了其信号线,释放了积极的信号,由于deepseek等概念的爆发,近期a股情绪也较高涨。对于债券我们维系上月观点不变,债券短期kst略微有下行并且下穿其信号线,但目前远超0轴,利率还存在下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商品有起色,尤其是沪铜、螺纹钢的品种。 国内行业板块上继续推荐我们之前一直推的红利、消费、科技板块。短期kst>0的具体行业有有色金属、电子、家用电器、通信、银行、汽车、机械设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通信服务。 2.2本月中美重要图表 本月国内大宗商品的短期kst线均有明显的向上突破,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尤其是wind煤焦钢矿指数短期kst向上突破0轴,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图表5:wind煤焦钢矿指数kst线 下图中的垂直线标记了该比率12个月变化率(roc)超过20%过度拉伸线的峰值位置。图中有两个显著的例外:2012年初,随后出现了横盘走势;以及2019年疫情暴发之前。去年年中roc确实达到了峰值,自那以后,crb综合指数一直在曲折上升,目前正处于一个潜在的25年头肩底的颈线位置。黄金近期的强势表现预示着商品价格将会上涨,而突破颈线将使这种可能性更接近现实。 图表6:crb与黄金 三、资产&板块表现 总体看,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