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坚 投资逻辑 供需矛盾加剧老龄化压力,政策协同推动养老机器人创新发展。我国已进入银龄社会,24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220亿,养老服务体系正面临人力资源短缺(持证护理员仅约2万)、从业人员结构失衡(4060岁女性护理人员占比超80)等多重困境。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并于25年2月成功牵头制定《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国际标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 老年群体痛点催生康复、护理、陪伴机器人,bc端市场空间五年规模有望超170亿。随着老年群体日益呈现失能化、 多病化和空巢化特征,市场对日常护理、医疗康复及情感陪伴的需求持续攀升。据测算,未来五年内b端养老院及医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元,c端家庭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50亿元,展现出广阔的蓝海前景。当前竞争格局中,本土企业如傅利叶在康复机器人领域兼具成本与技术优势,zuowei、越疆等领跑护理机器人赛道,而陪伴机器人市场虽产品丰富却仍缺乏统一标准。 感知决策执行交互构建养老机器人工作闭环,核心技术聚焦于高精度传感器与关节传动部件。养老机器人主要由 感知(数据采集)、决策(智能分析与方案生成)、执行(具体操作)和交互(人机沟通)四大部分构成。感知层包括生物、行为和环境三类,其中六维力传感器、imu、视觉传感器等是行为传感器是养老机器人的核心壁垒。决策层包含大脑和小脑,分别用于高层决策和运动控制。执行层包括线性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两类,对丝杠、减速器等零部件具有较高要求。交互层采用机器人端与移动应用端协同运作的双模块架构。 傅利叶、麦迪科技等优秀标的搭建养老机器人矩阵,华为等科技巨头推动智能康养生态融合。康复机器人优秀标的包 括傅利叶、新松机器人、埃斯顿、程天科技、伟思医疗、翔宇医疗,护理机器人标的包括新松机器人、麦迪科技、欧圣电气、荣科科技,陪伴机器人标的包括优必选、新松机器人、重庆百货。另外,华为、小米、腾讯等科技企业跨界入局,依托技术积淀开展养老机器人领域探索;美的、萤石网络推出适老化智能家居体系,结合养老机器人搭建完整养老业态。 投资建议与估值 市场空间广阔,硬件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高度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持续深化,养老机器人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发 展前景,保守预计短期内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元。养老机器人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具有高度协同性,其快速发展将持续催化相关产业链升级,建议关注高精度传感器及减速器、丝杠等核心精密传动部件。 涵盖医疗、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多条产业链,生态融合是发展关键。养老机器人作为融合医疗康复、日常照护及情感 陪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尊龙凯时人生就博的解决方案,其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产业链协同与多业态融合。麦迪科技凭借医疗信息化优势,携手优必选成立优麦机器人合资公司,并联合华为等产业巨头构建综合性康养机器人生态平台,通过资源整合突破行业壁垒,建议持续追踪。 风险提示 人形机器人技术量产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发展不及预期,产业链主业业绩不及预期。 内容目录 一、政策引领:2024年我国65岁老年人口突破2亿,国家、地方政策协同推进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5 11需求供给双向加剧养老问题,机器替人为养老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5 12我国养老机器人政策加速频出5 二、市场洞见:老年群体痛点催生康复、护理、陪伴三大类型,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大关7 21思痛点:老年群体呈现出失能化、多病化和空巢化特征,催生日常护理、医疗康复、情感寄托多元需求 7 22探市场:康复机器人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2029年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大关8 23观格局:养老机器人市场格局分散,越疆、华为、优必选等为重要厂商10 三、产业探析:上游传感器、执行部件等供给筑牢产业根基,下游tob、toc场景拓展应用边界11 31上游:感知决策执行交互构建养老机器人工作闭环,重点关注传感器及减速器、丝杠等核心关节部件 12 32中游:小米、华为、美的实现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双重布局,构建完善的养老机器人产业图谱15 33下游:b端(养老院、医院、社区)c端需求多样,机器人已在古荡街道、仁济医院等地应用16 四、标的分析:傅利叶、埃斯顿等构建康复机器人矩阵,麦迪科技携手优必选、华为等搭建康养平台17 41康复机器人:傅利叶、新松机器人、埃斯顿等厂商构建涵盖上肢、下肢、多关节的康复产品矩阵18 42护理机器人:麦迪与优必选共建优麦公司布局护理机器人,荣科子公司神州视翰推出护理服务机器人 23 43服务机器人:优必选构建涵盖五大功能维度的康养机器人团队,新松机器人推出养老陪伴机器人新松家宝26 44产业融合:华为构建全场景智慧康养生态系统,美的推出适老化智能家居体系美颐享28 五、风险提示31 图表目录 图表1: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催生养老需求5 图表2:机器替人是养老产业必然趋势5 图表3:基于社会老龄化和国家安全考虑,机器人发展是大势所趋5 图表4: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均有养老机器人支持性政策6 图表5:老年人失能化、多病化、空巢化特征催生护理、康复和陪伴机器人需求8 图表6:康复机器人在养老机器人中占比最高(60)9 图表7:2029年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9 图表8:初步测算养老场景b端c端机器人市场空间五年内有望突破170亿元9 图表9:本土初创康复机器人企业具有显著成本和技术优势10 图表10:护理机器人产品主要厂商包括zuowei、越疆、冠奇、迈德斯特等10 图表11:我国陪伴机器人产品多样但缺乏标准化11 图表12:养老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12 图表13:养老机器人主要由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和交互层四大功能层13 图表14:养老机器人的三类传感器中行为传感器技术最复杂、壁垒最高14 图表15:养老机器人执行器形成了“提供动力减速增矩转向(线性执行器)承载力矩散热降温”的工作闭环15 图表16:智能家居生态和人形机器人双重布局的公司16 图表17:老年人对养老机器人的需求多样16 图表18:“笨小宝”已在福州万颐智汇坊养老院投入使用17 图表19:新医大七附院邀请老年患者试用机器人“小雅”17 图表20:养老机器人核心厂商包括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和跨界入局厂商18 图表21:傅利叶康复产品矩阵涵盖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与平衡训练系统、物理因子治疗系列等19 图表22:新松机器人以“机器人智能康养”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康复训练全场景的智能产品生态链20 图表23:埃斯顿医疗的康复机器人包括上肢康复、下肢康复、运动与平衡和单关节康复四大类型21 图表24:程天科技为医疗康养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外骨骼产品22 图表25:xlocom100和xlocom200可辅助进行康复训练22 图表26:xlocom300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22 图表27:翔宇医疗在康复训练和评估领域布局全面23 图表28:新松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具有翻身、抬背等功能24 图表29:半自动一体化床椅兼备护理床和轮椅两种功能24 图表30:麦迪科技与优必选携手共建优麦机器人24 图表31:麦迪科技与华为、优必选等公司共同打造康养场景下任务驱动的群体智能平台25 图表32:欧圣电气旗下全资子公司伊利诺核心产品二便智能护理机器人经过了多次技术更新迭代25 图表33:荣科科技旗下成员公司神州视翰拥有多种护理服务机器人产品26 图表34:优必选构建养老机器人矩阵与智能化照护产品体系提供康养服务26 图表35:新松家宝集智能看护、情感陪伴、远程诊疗及生活服务于一体27 图表36:马上消费参与智慧养老研发基地建设27 图表37:裴裴可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情感陪伴27 图表38:华为在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多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28 图表39:小米智家包含基础设施和智能家电两大板块29 图表40:cyberone的智能和机械技术由小米全栈自研29 图表41:腾讯机器人“小五”采用创新的四腿轮足复合结构设计29 图表42:美的构建了美颐享康养家具系统并发布机器人样机30 图表43:萤石云智能硬件ai服务为老人居家安全提供全面保障30 一、政策引领:2024年我国65岁老年人口突破2亿,国家、地方政策协同推进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 11需求供给双向加剧养老问题,机器替人为养老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医疗水平显著提升,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全球范围内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这一人口结构转变使得养老问题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需求端:从全球来看: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2020至2030年间,60岁以上人口将从10亿增至14亿;到2050年,这一群体规模将翻倍至21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更将增长两倍至426亿。从中国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20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56。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或将突破5亿,正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阶段。 供给端:当前养老护理服务体系面临多重困境:(1)人力资源短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超过4000万,但持证养老护理员仅约2万,实际需求缺口高达千万级别。(2)从业人员结构失衡:现有护理人员中4060岁女性占比超过80,年轻人从业比例不足5,甚至出现60岁护理50岁的年龄倒挂现象。(3)行业稳定性不足:大量护理人员因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等原因选择转行,行业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近年来,生成式ai出现让人工智能具备了对话和情感交流能力,扫地机器人、新能源车的空间规划和运行逐渐成熟,加之上游硬件降本,长期看,机器替人是养老产业趋势。 图表1: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催生养老需求(单位:万人) 图表2:机器替人是养老产业必然趋势 来源:《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国智慧养 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中国养老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机械之心公众号,国金证券研究所 12我国养老机器人政策加速频出 基于社会老龄化和国家安全战略考量,21年来党和国家密集出台多项养老机器人顶层政策文件,彰显对老龄化工作的高度重视。鉴于我国将发展为全球最大养老市场,国家从多维度推进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 行业推动:2021年10月《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3年1月《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8月《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确立养老机器人在智慧养老产业的重要地位,推动其研发应用与场景融合,加速产业化进程。 技术创新: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等核心技术突破,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技术难题,提升养老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标准制定: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研究制定机器人助老助残技术应用标准规范、2025年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iec63310)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规范养老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流程,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利于行业有序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促进养老机器人产品国际化。 发布时间 政府机构 文件名称 文件内容 201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提出要“加大”银发经济群体和失能群体产品供给。 图表3:基于社会老龄化和国家安全考虑,机器人发展是大势所趋 发布时间 政府机构 文件名称 文件内容 2021年3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首次提出银发经济概念,指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